【南方日报】战"疫"日记:最动听的情话:幸福对于我来说,就是你平安归来
地点:武汉协和西院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匡煜坤
今天是2月14日“西方情人节”,也是我驰援武汉“战区”的第8天,回想昨日的抢救工作,仍历历在目。
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接管武汉协和西院一个全新的隔离病区,50张空床48小时内瞬间收满,基本上都是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比例也超过10%,随时面临床旁抢救。期间,医疗队领导班子朱庆棠、陈振光、罗益锋、成守珍等与协和西院的领导班子及隔离病区的院内负责人密切沟通,迅速建立了各项医疗及护理的临床管理规范及操作流程,使队员们快速掌握协和西院的各项流程,迅速上岗,为重型、危重型患者赢得时间。
2月13日中午13:00病区一危重型患者在大无创高参数纯氧支持下仍有明显呼吸窘迫,呼吸频率高达每分钟40次,队长朱庆棠、副队长陈振光、罗益锋三位教授当机立断,决定给这位患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以及有创呼吸机通气。在护理部成守珍主任指导下,短短十分钟内病区卫政登、骆丽两位护长立即备好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所需物品,院内插管小队也迅速到位,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后半分钟内顺利插入气管插管,并连接有创呼吸机。抢救后患者呼吸窘迫很快改善,指脉氧升至98%。
医疗队成功给患者行气管插管术
接下来,便是为危重型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与副队长罗益锋教授商讨后,决定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既建立中心静脉通道,也可检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治疗。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我已经是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熟手技工”,十分钟内基本完成。然而,在隔离区内穿着防护服进行工作,首先,本身效率降低了许多,其次,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我的防护目镜及面屏起了雾气,无法直视,再次,来鄂后频繁洗手后皮肤感觉变差,三层手套更是“雪上加霜”,穿刺难度明显提高。所幸,同伴郭松医生迅速准备好穿刺用物品,摆好患者体位,让我能全身心投入穿刺操作中。做好消毒铺巾以及导管测试后,我用左手感知患者颈动脉搏动,右手持针进行穿刺,“一针见血”,但由于护目镜大部分被雾气覆盖,只好左手保持定位,右手拔出穿刺针靠近目镜判断血液颜色,确定是暗红色静脉血后沿原方位穿刺入针,顺利置入颈内静脉置管。就这样,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在团队的支持下,我完成了隔离病区内首例高难度的颈内静脉置管。
匡煜坤医生正在给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今天是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让朋友给留守在家的太太捎上了一束鲜花。太太也发了一段微信:幸福对于我来说,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包”治百病,不是大吃大喝,而是你平安归来——冬天暖被子,夏天凉脚心。此时,我已泪下,只想说:亲爱的老婆大人,我爱你,待春暖花开时,我们再共度良宵!
匡医生托友人给太太送去情人节鲜花
匡医生与夫人合照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2/15/c3122714.html?colID=0&firstColID=2708&appversion=5600
2020-02-15